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国内大局
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沈壮海    2017-06-21 07:10: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我们不仅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也不断增进着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自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在已有建设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于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文化形象的建设。

  文化精神建设。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体系所蕴含的基本的、主导性的思想内容,是文化体系的最深层、最核心层;它彰显着一种文化体系的风骨、气韵、胸怀、眼界,具体展现为文化的理想追求、价值体系等。对于文化发展而言,文化精神具有标识意义。它是一种文化体系发展高度、发展状态的重要标志。人们从文化精神的崇尚和追求中,判断相应文化体系的发展高度、发展状态。作为思想文化上高高扬起的旗帜,先进的文化精神凝聚着文化自信的底气,感召人们为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刻把握,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开掘,基于对时代要求的理解与回应,更加自觉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包括人民本位、刚健自强、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等在内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文化发展中无处不在的“普照的光”。这样的文化精神,应当深深融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中,融入文化的内在建设与对外传播之中,以此推进建设有立场的文化事业和有灵魂的文化产业,传播有丰厚内涵与民族韵味的中华文化。这样的文化精神,应当成为一切文化生产的精神底蕴。必须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努力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文化能力建设。文化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素质。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力,既是其文化发展状况的标识,也是其文化自信构成的重要基础。一个文化能力贫困的国家,不可能在文化的制高点上欣赏气象万千;一个不注重文化能力涵养的国家,不可能长久保持文化上的荣光,也不可能成为文化旅途上突起的新军。世界文化格局、文化版图的一切变化、调整,背后的根本因素即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能力的消长变化。文化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括,其构成具有多层次性、多方面性。我们既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论之,也可以从文化生产能力、传播能力、教育能力、供给能力、服务能力等不同角度逐一探讨。对于执政党而言,还有一个文化执政的能力。但不论就哪个层次、角度而言,文化能力中最为核心与关键的能力就是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这是各种层次、各个角度的文化能力中具有根本性、决定性意义的文化能力。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创造。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始终指向未来,其强弱决定着相应文化体系的生命活力。没有创新创造能力,任何一种文化体系都会失去其内生性发展的基础。文化能力体系的这种内在结构,要求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确立并推进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的文化能力建设战略。推进文化能力建设,需要涵养好文化创新创造的基础,深化国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依据,抬高文化强国建设的民众素质起点。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为中心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充分涌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机制条件与社会氛围。

  文化心态建设。文化心态,即一个国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既是社会发展现实在社会心理层面的呈现,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一定拥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综览古今中外,凡是文化强盛的时代,都和进取、开放、热情、从容、自信等文化心态联系在一起;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自闭、自恋、自卑、自污,或者傲慢、浮躁、低俗等为特征的文化心态,要么折射着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上的困境,要么会如一条无形却滞重的绳索缠缚了文化的翅膀,使之逐渐坠落。中华民族曾有国运与文化上意气风发的时代,也曾遭遇过困顿与低迷。在当下的中国,伴随着民族的崛起与复兴,社会文化心态正逐渐走出近代历史投下的阴霾。但是,历史上曾有的光荣与挫折、国力攀升进程中的艰辛与复杂等交织在一起,使得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心态中存在浮躁、自满、崇外等负面心态。这更凸显了培育良好文化心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注重在全社会形成理性的文化观,既充分认识文化之于社会发展、国家昌盛、民族进步的深远意义,增进推进文化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又能够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给各种形式的文化浮躁、急躁、烦躁降温,以久久为功的韧性与耐力精耕细作好文化的每一块土壤、每一方园地;需要整个社会在文化上更多些自尊自信、悦人悦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更加从容地对待我们的历史文化,更加自觉地礼敬我们的民族英雄,更加大胆地吸纳外域的优长,更加主动地担当今人的文化责任。

  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形象,是人们对于一国文化所形成的认知,亦可说是人们从文化角度所形成的对于一国的印象。一国是否成其为文化强国,既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一种主观认知;既有赖于扎实的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有效的文化传播、形象塑造。一个国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同,是其文化强国地位真正确立的重要体现。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在世人心中形成神奇绚丽的形象,成为牵动着许多国度人们梦想的地方。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域外形象曾逆转而下。时至今日,如何展现良好的国际文化形象,如何有效开展文化传播、有效掌控自我文化形象的塑造权,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需要更好地推进国内的文化改革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文化传播的规律,提升传播实效;需要在全社会普遍增进这样的自觉,即每个中国公民都是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言人,都担负着传播和维护良好国家文化形象的职责。 塑造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还需要提升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既要在话语体系创新、接受对象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也要有更深入的自我认知、中国理解。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讲不好任何故事;以己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透彻的自我认知,是自如展示自我的前提;深入的中国理解,是精彩讲述中国故事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塑造中国文化形象的过程中,切实下足向内的功夫,深入到中国史诗般实践的内里,深入到中华文化瑰丽篇章的内里,练好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功。

  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文化形象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整体共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以文化精神的建设为引领,以文化能力的建设为支点,在此基础上,涵育积极的社会文化心态,塑造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文化形象的统筹建设,不是抽象的,而应切实贯穿、转化到文化的事业发展与产业振兴、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等各个方面。概言之,要在文化改革发展的综合推进中,提振我们的文化精神、增进我们的文化能力、优化我们的文化心态、鲜亮我们的文化形象,迈出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步伐。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修好政德课 走好从政路 修好政德课 走好从政路
不断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新阶段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新阶段
上层建筑理论的新探索 上层建筑理论的新探索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李克强同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举行
  • 《摆脱贫困》英、法文版电子书上线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